1.除雾器冲洗周期过长
除雾器的冲洗周期直接决定着冲洗的有效性,太长则石膏颗粒和烟气会不断附着,除雾器表面结垢加重,烟气冲刷后不断硬化形成硬垢,此时仅凭冲洗已无法冲刷掉垢物。通常除雾器冲洗周期设定为每隔1~2h冲洗1次。
2.除雾器冲洗水压力不够
实际生产中,管路设计不合理或除雾器冲洗水的再循环管路节流孔板设置过大,都可能造成除雾器冲洗水压力无法满足设计要求,使得冲洗效果不理想,除雾器表面形成结垢晶核不断长大,最终形成硬垢。
3.吸收塔浆液过饱和,烟气含固体量增加
脱硫系统实际运行中,加入到吸收塔内的石灰石浆液如远远超过设计要求,则会使硫酸盐浓度超过临界饱和度,烟气与浆液接触后携带的固体颗粒量大大增加,与除雾器碰撞后部分附着在除雾器表面,逐渐形成垢物。
4.脱硫系统进口烟尘含量远高于设计值
在除雾器表面沉积的垢物除了吸收塔浆液中固体颗粒,还有随烟气带入的飞灰。生产实际中很多电厂煤种与设计偏差较大,或者除尘器运行达不到设计要求,致使脱硫系统进口烟气飞灰含量远高于设计值,大量飞灰在除雾器表面沉积,一旦结垢很难去除。
5.烟气流速变化
烟气流速不时变化,影响除雾效果。机组负荷较低时,烟气流速降低,与除雾器碰撞次数减少。飘出的烟气雾滴在流动过程中互相碰撞凝结成大液滴,掉落并黏附在除雾器表面,造成堵塞,同时会造成未堵部位的烟气流速超出除雾器的设计值,使聚集到除雾器表面的液滴又被高速烟气带走,导致烟气含固量增加。而穿过除雾器后,这部分烟气的流速将降低,其中的液滴将不断碰撞、长大、坠落,最终造成除雾器堵塞更为严重。
6.除雾器叶片变形
除雾器叶片变形后,叶片间距变得不均匀,影响除雾效率,间距宽的区域烟气流速降低,烟气带水严重;间距小的区域烟气流速增加,叶片结垢堵塞。冲洗效果差的时候,结垢物逐渐堆积,这些结垢物堆积到一定程度后,由于其逐渐加密、加厚,便很难在运行中被彻底冲洗掉。